在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,许多年轻人对天线这一物件已感陌生。在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,天线曾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设备,承载着信息传递与娱乐生活的记忆。
最常见的是电视天线,又称“鱼骨天线”,通常由金属杆和横杆组成,安装在屋顶或阳台。在模拟信号时代,它负责接收地面广播信号,转播电视节目。人们常需调整天线方向,甚至拍打电视机,以消除屏幕上的“雪花”干扰。这种手动调谐的过程,成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集体回忆。
另一种是收音机天线,多用于老式晶体管收音机或汽车收音机。长长的伸缩金属杆,抽出时可增强信号接收,缩回时便于携带。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,它连接着外界的声音,是获取新闻、音乐的重要渠道。
早期的移动电话(如“大哥大”)也配有外置天线,需拉出才能通话。这些天线不仅功能有限,信号易受地形天气影响,还象征着通讯技术的初级阶段。
随着卫星通信、光纤和无线技术的飞跃,天线逐渐隐入设备内部,或变得微型化、智能化。如今,年轻一代或许只在复古电影或博物馆中瞥见这些外露天线的身影。但它们作为科技演进的见证,提醒着我们:每一次便捷的背后,都有一段从笨拙到精巧的进化史。